close

秋天的高傲姿態、豪爽不羈,在涼風吹拂下,有別於含苞待放的春語朝氣蓬勃的夏艷冷靜欲絕的白冬;我在嵐山遇到 上帝用大地勾勒出似春的繽紛似夏的紅情似冬的靜美,這風光旖旎的秋圖。

1-1-0.jpg  

嵐山吸引人之處甚多,是位在京都郊外的熱門觀光景點;在嵐山,或許你會像我這樣走:跨過渡月橋,先是遇到聚集在熱鬧的市中心的商店、咖啡廳以及餐廳,也就是嵐山大街,而身於小鬧區之中的京福嵐山站(俗稱嵐電)對面,也是禪宗寺廟的龍頭龍山寺。再往北走,與人力車擦身而過,便有滿是一片嵯峨野竹林便圍繞著你,經過了野宮神社,更有許多小寺廟(如賞楓名勝:常寂光寺、二尊院、寶嚴院及祇王寺等)與住宅區參雜在一起,交錯散布在這林木繁茂的山裡。

有些人會花2小時去搭保津川遊船或搭乘嵯峨野Torokko小火車,可以觀賞峽谷美景,而這次我選擇的是騎單車好好悠閑的在這裡閒晃,甚至可惜著我竟然忘了到嵐山的景觀台上欣賞河谷的風景。

先來個渡月橋的照片1-1-1.jpg   

阪急嵐山行的電車行駛的路面上,一路上軌道旁紛紛變色的紅葉(不一定是楓葉),就讓我驚喜連連,而在出了車站的那一刻被一株株駐立在眼前的亮麗染色的楓樹而感動(後來才發現感動的太早,後面的更精采。旅伴因為較少機會好好出國遊玩,感染到她極為興奮的情緒,我也漸漸有了大玩特玩的興緻(我本來就比較慢熱)。踩著腳踏車,在秋意濃厚的寒風中呼蕭而過,經路被紅樹妝點的街道,映著嵐山群"樹"爭艷的河流,我們到了渡月橋。

1-1-5.jpg  

渡月橋別名嵐橋,橫跨在京都嵐山的大堰川上,全長155公尺,據說是空海的弟子道昌於日本平安時代初期的836 年(日本承和3年)整修大堰川時所建。四百數十年後,龜山上皇在某個沒有雲朵的夜晚,看到月亮在橋的正上方緩緩的由一邊移動到另外一邊,猶如渡橋,「似滿月過橋般」因而得名。

1-1-7.jpg  

以渡月橋為分界,上流稱為大堰川,下流則稱桂川,是昔日平安都城的貴族們乘舟戲水、欣賞楓葉的熱門景點,細緻優雅的水流至今不斷。此外,享譽全日本、流傳千年的捕魚技巧「鵜飼捕魚」也在渡月橋附近舉行,是每年7月至9月中旬的熱門表演。

當初,渡月橋建於距現址200公尺上游處,但因應仁之亂(1467年~1478年以京都為中心的戰亂),而在混亂中焚毀、或是被洪水沖走等多次變故 後重新建橋多次,1606年(日本慶長11年)嵯峨的富豪「角倉了以」進行大堰川上游的保津川開鑿工程時,才將渡月橋移至現在的位置。如今我們看到的渡月橋,是1934年將基礎部分以水泥重新整修,但為了保存珍貴遺產風貌,欄杆原料依然使用木材。

1-1-2.jpg  

初來乍到時被紅葉所吸引,而襯著嵐山的渡月橋有著屬於它自己不同的美感。位於桂川中間的「中之島公園」是嵐山著名風景的一部分,也是當地居民喜愛的休閒場所,而我們正站在這裡,望著車來人往的渡月橋。河岸上的人家靜靜的迎接來自各地的觀光客,渡月橋上承載連接著兩地的來往的旅人,河道兩旁的飛鳥、行人與街景都融入了這幅圖,只有我和朋友呆呆的站著像劉佬佬大觀園般看驚呼又興奮不已的不停的按下快門鍵。

1-1-3.jpg  

1-1-6.jpg  

嵐山大街的街景是熱鬧的。兩旁的行人鬧轟轟的比肩而行,車輛秩序的排隊就緒,街道上充滿活力的人力車小帥哥一個個禮貌的詢問每一個可能性,雖然因為人多車雜讓我有點寸步難行,但可能是街道的景致和涼風下(不過吹久了還是有冷到,我的嘴角一直是上揚的。

1-1-4.jpg  

嵐山隨著四季更迭,展現應時的絕妙風光要用悠閑步伐來欣賞最為宜人,春天以嵐山中之島公園裡桂川旁的櫻花聞名,夏天是在烈日下騎著單車逛逛街道上的初綠,秋天賞不盡那種各式各樣的楓葉,而甚至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期待橋上靜懿的雪景。

跨過了渡月橋,走上了嵐山大街,我們才剛要向第一座院寺過去,而聳立於渡月橋南邊、海拔375公尺的「嵐山」,這短短半個小時的路程與風光讓我印象深刻,雖然這不過是一天的開始,我只不過剛開始探訪嵐山地區的美景,而我卻忍不住用一整篇文章的篇幅介紹這裡帶給我的驚喜。嵐山--不知不覺旋風般掃進我心裡的美景。

參考資料:日本見聞錄


to be continued…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嵯峨 嵐山區
    全站熱搜

    羅絲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